“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
伴随着绵绵细雨,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迎来了八月份的课程。
【教师简介】
王晓毅,历史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在道家思想、玄学与周易、三国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出版9部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两次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课程回顾】
2018年8月11-12日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迎来了王晓毅教授主讲的“国学识人用人智慧——以《人物志》”为中心的课程。
由三国时期的刘邵编著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论述了各类人才在生理素质、气质性格和管理才能方面的差异,以及适宜从事的职业和所能担当的职务;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并对鉴别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本课程结合古代与现代案例,全面系统地介绍该书的人才思想,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本课程尤其适合于企事业单位为核心团队(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艺术,提供历史借鉴。
王教授首先从三国时期的用人选官制度和作者刘邵其人展开,引出《人物志》这部著作虽为三国时期的用人选官的标准,但放至今日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之后又从人才的才性分类系统地分析了偏才和兼才的性格和才能、主徳的性格与才能以及黄老道家管理哲学。在人才甄选鉴别方面应博采百家之长,从外在形象的“九征”角度观察人才、从亲身接触的“八观”角度来全面考察鉴别人才,同时还提出了在鉴别人才时容易出现的七种失误——“七谬”。最后又根据三国时期的几位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了“英雄论”的阐述,以及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
王教授以其独有的幽默的授课风格,深深吸引了到场的每一位同学,将三国时期各种类型的杰出人才的性格特点和工作能力如一场宏大的历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 为了缓和气氛, 课间班主任孟老师带大家一起互动做游戏。为了加深同学的感情,晚上我们组织了聚餐。
在这个久别重逢的日子里,大家还一起迎来了同学的生日,在此祝福您心灵深处芳草永绿,青春常驻,笑口常开,祝您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短暂的别离,但离别是重逢的开始,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金秋九月,让我们再次相约清华园!